低温探针台(Probe Station)
采用闭循环制冷,无需消耗液氦,最低温度4.5K。
独特的探针臂 X-Y-Z-R四维调节。
实测漏电流小于100fA @1V@4.5K-350K。
测试温度范围宽,最大支持4.5K-350K连续变温。
PSM-LN2系列液氮高低温探针台能够为半导体芯片的电学参数测试提供一个80K-800K高低温真空测试环境,通过外接不同的电学测量仪器,可完成集成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以及IV曲线等参数检测,用于低温真空环境下的芯片、晶圆和器件的非破坏性电测试。
液氮高低温真空探针台
PSM-4K系列低温探针台是的一款性能优越的闭循环低温探针台,其紧凑型以及低振动的设计,能够为半导体芯片的电学参数测试提供一个<5K-350K高低温真空测试环境。采用闭循环制冷,无需消耗液氦,温度4.5K。
4K闭循环低温探针台
PSM-SM低温探针台是的一款闭循环超导磁体探针台,增加了±3T的超导磁体,能够为半导体芯片的电学参数测试提供一个10K-500K高低温真空测试环境,它可以做所有标准的IV,CV,微波和光电实验,和超导垂直磁场测量,研究者可通过它来执行霍尔测量和磁输运测量。PSM-SM可设计为在2英寸直径样品上的90°测量,样品在降温的过程中可保持高温来减少冷凝的趋势,对于测试有机材料尤其重要。
超导磁体低温探针台
PSV系列室温真空探针台可选配高温样品座,升级成高温真空探针台。高温测试时,通过温控仪的PID闭环回路实现精确控温,温度范围:室温-800K(500K可选);通过外接不同的电学测量仪器,可在室温真空和高温真空环境下完成材料、器件的IV、CV、光以及微波等参数的电学测试。
真空探针台
闭循环超导磁体CCMS-7是采用脉管制冷机,并配备了波纹管加强减振,磁体的本征振动在100nm级别,特别适合用于拉曼光谱或其余空间紧凑的磁环境耦合。
超导磁体系统
STV-80液氮存储式低温恒温器自带0.4L液氮存储空间,液氮可以通过顶端的液氮补充口方便的灌装,补充液氮不会影响系统的控温。恒温器带有液氮流量调节杆,可以用来调节恒温器的冷量。内置加热器和传感器与外部的控温仪配合实现低温恒温器的变温和控温。STV-80液氮存储式低温恒温器可提供了从65K到800K连续变温,为既需要低温又需要高温的科学实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液氮存储式低温恒温器
FLV-80连续流低温恒温器可以实现4K~450K(液氦)以及78K~450K(液氮)温度范围内的变温和控温,为了满足客户的电学测试需要,FLV-80低温恒温器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配置各种电学引线,如Ph-Br线、同轴电缆和三同轴电缆等,并且有不同类型的样品座可选,如光学样品座、电阻样品座、探针样品座、液体样品座和粉末样品座。
连续流低温恒温器
CCV-4K系列闭循环恒温器,采用了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尤其是样品座部分的非标定制,满足了不同客户的样品在低温真空环境下的电学、光学、或光电性能的测试。可配置各种不同光学附件和电学接头,满足不同实验对样品冷却的要求。真空罩底部有螺纹孔,匹配支架安装法兰,可以将恒温器直接固定到光学平台上。
闭循环低温恒温器
CCV-TRAP闭循环低温冷阱可与实验室现有的气体分离测试设备配到使用,主要用于吸附惰性气体的分离及分析测试,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和氙气。低温冷阱有助于从火山温泉收集的地质材料中提取此类气体,以深入了解地球的行星演化。它们还用于吸附陨石和极地冰盖以及海洋岛屿橄榄石中的各种氧同位素。
低温冷阱
采用闭循环制冷,无需消耗液氦,最低温度4.5K。
独特的探针臂 X-Y-Z-R四维调节。
实测漏电流小于100fA @1V@4.5K-350K。
测试温度范围宽,最大支持4.5K-350K连续变温。
上海柯舜科技有限公司(LINKPHYSICS)于2008年成立,始于代理国外的知名品牌低温磁场科研仪器设备,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2020年开始进行自主研发生产制造,目前已经成长为专业的低温设备制造商,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上海市宝山区企业技术中心、拥有ISO9001质量管理系统认证证书、2023年入选宝山区工业新升规快速成长企业,主要为高校、科研院所、制造业研发中心及系统集成企业提供先进的半导体测试系统及科研仪器设备,我们专注深耕低温、磁场及探针台技术,致力成长为世界低温磁场科研仪器设备的领导者。 了解更多
公司成立
服务客户
技术人员
Shanghai Keshun supports advance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s a leading national innovator in the field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olutions.
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都信赖LinkPhysics提供的低温环境的测量设备和控制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可以推动未来技术新材料的发现和开发。